乐鱼网址-学围棋,低段的家长普遍“佛”,高段的家长都在“忙”
最近在采访中跟家长们聊孩子学围棋的事儿,越聊越觉得有意思——家长的心态就像过山车,前半段还不紧不慢佛得不行,段位一升上去立马180度大转变,对孩子的关注度指数级提升。
很多家长都表示,在刚学围棋的时候,态度都是“佛系天花板”,“学到哪算哪”是家长们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甚至换机构也不是因为机构老师不行,而是老师老奖励给孩子糖果,家长怕吃出蛀牙才换机构,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机构也没想到居然输在糖果身上
但到了高段位,也不用特别高,从业余1段、业余2段开始,这些家长的态度就开始发生转变,查比赛场地路线、准备能量零食,甚至还会跟其他家长“情报交换”,小编最近采访的一个家长,因为家里有二胎,要场馆家里来回跑,但因为太担心孩子,一场升段赛就跑了4个来回,你说这样的家长算不算得上“上心”?
而从“佛系看客”变为“并肩战友”,家长们到底经历了赠予的心路历程,又有哪些因素让他们实现转变?今天我们就不妨结合案例来看一看,围棋到底带给了孩子们、家长们什么。
与孩子一起办理参赛手续的家长们
展开全文01
从“佛”到“忙”,家长们都经历了什么
01
核心原因:孩子因围棋而成长
对家长们来说,最能拉动他们关注动力的通常不是棋力上的成长,而是孩子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产生的改变。围棋课也是如此,当家长们看到孩子受围棋影响变得更好时,心态自然不一样,对于变好,家长们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点,就是我家孩子上完围棋课之后变得更成熟了,他打小就是一个爱闹的孩子,学围棋之后不仅做事更成熟稳重了,今年暑假我上班,他能一个人在家照顾年幼的弟弟,带着他活动并且我出门啥样,到家还是什么样,我觉得这种进步就值得我为他一直选择围棋”一位家长说。
学围棋后,孩子专注力更强了,也更懂事了
不仅如此,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是基本配置,而如何让他们尝试脱离舒适区,去尝试一定程度的“挫折教育”同样是很多家长苦恼的事情,而围棋通过巧妙的胜负设置,让孩子们在优渥的环境中也能锤炼心态,而这种心态上的成长,是市面上绝大多数兴趣班都无法给予孩子们的,这也是家长们对围棋课青睐有加的原因。
如果不是真的孩子变化很大,谁又能坚持下去呢?
02
直接原因:想让孩子有始有终,提升棋力
要说孩子的围棋段位是怎么来的?哪有什么 “轻松升级” 的捷径——能拿到业余段位的小棋手,个个都是从一场场比赛里“杀”出来的。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都藏着他们和对手的博弈;段位证书上的每一个数字,都堆着输赢交织的赛场记忆。
可很多人没注意到,在这些“厮杀”的日子里,家长们也跟着孩子一起,把赛场的酸甜苦辣尝了个遍。
谁没见过这样的场景?比赛结束铃一响,孩子蹦蹦跳跳跑出来,举着记分卡喊 “我赢啦!”,家长立马拉着孩子问想吃什么,眼眶比孩子还亮;可要是孩子红着眼圈出来,捏着衣角小声说“我输了”,家长的心其实也跟着揪紧了,还要安慰孩子说没事咱们再学学。
最戳人的,往往是孩子哭着说“下次我还要比”的瞬间。有位妈妈跟我讲,孩子第一次参加段位赛,最后一局输了,在赛场走廊里抱着她哭了快半小时,可哭到最后,突然抬起头说“妈妈,下次比赛我还要来,我肯定能赢”。“那时候我心里一下子就软了,”这位妈妈说,“本来还琢磨着‘要是孩子不想学了就别勉强’,可看着他哭着还惦记着‘下次’,我怎么忍心打断这份劲儿?”
天元围棋赛后,参赛的聂道小学员们意犹未尽决定去贵阳校区与当地的聂道小棋手们再弈一盘!
等孩子真的步入业余段位,家长的“积极”早就不是 “被迫投入”,而是打心底里的“想陪他走下去”。每次比赛,家长比孩子还先到赛场,帮着核对信息、录入信息,赛场中间还握着记分卡,掏出手机默默地给孩子计算小分,这其实就是孩子、家长、围棋连接在一起的证明。
家长们其实心里比谁都要清楚,赛场里的每一次胜负,都更能教会孩子成长 —— 赢了能尝到 “努力就有回报” 的甜,输了能学会“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的韧。当孩子捧着段位证书,兴奋地说 “妈妈你看,我做到了” 的时候,家长才明白:原来从孩子第一次走进赛场开始,自己就已经 “入局” 了。
其实怎么学围棋,怎么学好围棋,家长们的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机构选大还是选小?线上线下如何选择?对待老师要不要挑剔?孩子瓶颈期时家长该怎么做?这些共性的问题其实在上面的案例中都有体现。
对聂道来说,我们一直推荐家长去多多参加比赛,除了比赛能增加孩子的实战经验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能结识更多的家长群体,通过一个个故事来构建自身对围棋教育的理解,在多家对比之后,含金量高低自然会显现。
赛场内孩子们增长实力,赛场外家长们交流信息
除了比赛之外,聂道本身的诸多校区也不乏高段位班级,据小编所知,这些班级的家长群体也非常团结,经常有家长因为孩子成为了朋友,一起帮着孩子约棋,互相“较劲”般的进步,这样的努力肯定是要比家长单打独斗要好一些的,而孩子的进步,就是对家长们付出的直接收获。
所以如果对学围棋迷茫了,除了直接私信聂道公众号后台之外,不妨走出去,去聆听家长们的故事,而从故事之中,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03
最终原因:孩子喜欢
对家长来说,没有什么比得上一句“孩子喜欢”,在经历这么多风雨之后,能够坚持下来的孩子,不是棋力天赋上佳,就是有着最真实的热爱,面对孩子们的热爱,家长们肯定是不忍心中途放弃的。
“每次接孩子回家,孩子在车上对他这节课的内容滔滔不绝,我就知道孩子这次是真的喜欢上了。”一位父亲对小编说。
在带娃方面,新时代的家长们除了更注重均衡规划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更懂得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孩子喜欢了怎么办,不喜欢了怎么办,步入瓶颈期短暂不喜欢了又该怎么办,其实家长心里有着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坚定地支持下去。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学围棋之初最简单也最难,简单在于在那个时候围棋足够有趣,配合上老师的讲解孩子很容易喜欢上围棋。而难的点则在于怎样将这份热爱延续下去,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当孩子步入瓶颈期,认为围棋没那么有趣时;甚至当孩子面对新的游戏时,如何保持住孩子的兴趣,是家长们面对的难题,而一旦兴趣建立牢固了,孩子的学围棋之路,自然也会顺风顺水。
02
态度的转换,其实是围棋的优势的呈现过程
很少有人会一开始给孩子报兴趣班,就有着明确的目标,围棋也是如此,刚开始肯定都是基于兴趣,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既是孩子们认识围棋的过程,也是家长们了解围棋、了解比赛的过程。
一个很有趣的点在于,那些真正从一开始就给孩子们定下学围棋目标的家长,往往本身都会围棋,因为这些家长真正经历过学围棋的过程,了解围棋给人带来的改变,所以也是对围棋最坚定的一批家长。
所以家长们态度转换的过程,其实也正是围棋优势呈现的过程,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看到过围棋给孩子带来的改变,所以对围棋的态度也从“佛”到“忙”,这其实就是围棋优势最真实的呈现。
所以围棋到底值不值得学?我想不如去道场看看,去家长们身边看看,他们的话语里往往就是真切的答案。